一小群人利用純熟鬥爭手段製造反對聲勢,架設重重路障, 把關乎香港重大利益的發展計劃截停於路中。 |
不衝開路障 香港沒前途2009 年 12 月 08 日
連結:https://eastweek.my-magazine.me/main/4587
向來心直口快的恒隆主席陳啟宗最近說,過去十多年內地經濟每年增長百分之九至十,反觀香港增長率僅百分之四,如果香港沒有令政府輕微癱瘓的「小政治」,相信經濟增長可達百分之六至八。
或者有人會說,這是商界對政治的偏見,但平心而論,各式各樣反對力量對香港發展的阻撓,確已到了失衡的地步,明顯地拖住了經濟的後腿,令基建動彈不得,而對此感到憂慮的情緒,再也不限於商界,而逐漸擴大到中產和專業階層了。
最新的例子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一波三折。上周四,有關官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後,高鐵撥款險過立法會第一關──獲工務小組委員會通過,稍後還須通過財務委員會。即使議員們高抬貴手,前面還布滿潛伏的路障,能否順利前行仍難預料。
任何大型發展計劃落實前,必須先經過專業評估及公眾議論,這個大前提沒有人會反對。問題是,一小群人基於狹窄偏激的觀點,利用純熟的鬥爭手段製造反對聲勢,蓋過大多數人的理性意見,形成「強勢少數」,只以一點點喧鬧和干擾,就把關乎香港經濟重大利益的計劃截停於路中,最後擱置經年,甚至流產收場。公共諮詢由建設性變為破壞性,淪為「強勢少數」的工具,已失去原來的正面意義了。
在高鐵闖立法會關的前夕,「強勢少數」又再發揮其威力,反對人士抓緊機會發動抗議,藉此向立法會議員施壓,而某些評論則在旁吶喊助威,認為政府不應在「一片反對聲中,貿然落實計劃」,應該「再停一停,諗一諗」。
我們不明白上述評論憑甚麼說社會出現「一片反對聲音」,實情是,反對建高鐵的所有組織,包括保育人士、社工、政團、壓力團體、學者、學生以及菜園村居民,用盡了所有動員力量,也只能湊集到二千多人上街,僅佔全港人口的0.02%;當天晚上留下來在政府總部抗爭的人更不逾一百,且沒有一個是「誓死保衛菜園村」的村民。這麼一小群人,卻被某些傳媒和評論員無限擴大為「普遍反對」,對事實的扭曲,莫甚於此。
除了這些激進保育分子,還有幾位大學教員與專業人士提出一個高鐵方案,認為是「最最合理」,然後不斷利用傳媒與政黨逼官員跟隨他們的一套,硬要政府為此推倒重來。倘若政府受不住壓力,真的再展開公眾諮詢,整個高鐵計劃便要退回第一步從頭來過,屆時必然又七嘴八舌,每個人都是專家,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見解最正確,結果計劃再拖三五七年,落實無期。
這樣的情況,過去十年已不斷重複出現。一位政府官員私下說,十多年前他負責地區政務時,已翻閱過啟德機場的規劃方案,整個計劃令他着迷,對未來的啟德充滿憧憬;但十多年後的今日,啟德仍是荒地一片,寸土未動,令他欷歔不已。
至於西九龍,到近月仍聽到政府宣傳,歡迎市民對怎樣利用西九提供意見,這樣的「公眾諮詢」已進行了五、六年,上述問題不知問了多少遍!
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曾經指出,回歸前十年,政府完成大批基建項目,成為今日香港經濟發展的基礎;但回歸後十年,基建步伐大大放緩,落成的項目寥寥可數,他為此憂心不已。出現這情況的原因,並非政府施政不力,而是政治路障太多。
在高鐵一役,我們看到政府有銳氣闖關,負責官員也敢於縱馬向前衝,這是大大好事。高鐵關乎香港能否與全國高鐵系統銜接,有重大策略意義,如果受阻難產,香港只會進一步邊緣化,並失去吸納全國消費者的大好機會,所以政府不應再畏於「強勢少數」,繼續打圈徘徊,這樣下去,香港是沒有前途的。
<著作權及版權皆屬該作者及/或其出版機構。聲明: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